我国科学家通过生猪研究发现:ABO血型基因一个
记者4月28日从江西农业大学获悉,江西农业大学猪遗传改良与养殖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在农业动物中发现宿主基因组影响肠道菌群组成的因果基因突变,对培育生猪新品种,以及研究人类结直肠癌等相关疾病发病机理具有重要参考意义。这一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4月27日晚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杂志。
肠道微生物是生物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以及猪等哺乳动物个体肠道中栖居着大量不同细菌,对宿主健康和畜禽肉、蛋、奶生产具有重要影响。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高福介绍,肠道微生物组成因受饮食、健康等多因素影响,宿主遗传是否及如何影响其肠道微生物组成,在国际上存在学术争议,要鉴别到宿主遗传对肠道菌群影响的因果基因突变非常艰难。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理事长黄路生带领研究团队,历时十几年,通过对两个世代1500多个生猪个体的5100多个样品的系统研究,证明宿主遗传会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和丰度。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江西农业大学教授陈从英,第一作者江西农业大学博士杨慧、吴金鸳等人介绍,研究团队发现并验证ABO血型基因的一个350万年前的2.3kb缺失,导致家猪肠道中N-乙酰半乳糖胺浓度的降低,从而使其丹毒丝菌科相关细菌丰度下降,并系统地阐明其作用机理。
高福说,这是国际上在农业动物(猪、牛、羊、鸡等)中鉴别到的第一个宿主基因组影响肠道菌群组成的因果突变。而丹毒丝菌科与人类肥胖、胆固醇代谢以及结直肠癌等相关。他分析,猪的消化系统、基因组成和器官大小等与人类相近,其肠道菌群组成与人类更为相似。利用猪作为模式动物,从肠道菌群和宿主基因互作出发,研究人类上述疾病发病机理也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对这一研究予以了持续支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会长李德发认为,这也是中国畜牧学科领域第一篇发表在《自然》上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借助同样的手段,研发宿主遗传通过影响肠道菌群调节饲料转化效率和促进生长新技术,培育节粮型和快长型生猪新品种具有重要参考意义。(记者陈毓珊)
文章来源:《国际研究参考》 网址: http://www.gjyjck.cn/zonghexinwen/2022/0504/1552.html